政经紧密相连,当今世界,真的很难分清政治是经济的前驱还是经济是政治的延续。同样,推崇“远离政治”的体育竞技盛会,也越来越难以让政治走开了。不断有主办方试图通过奥运会来为国家注入正能量,由此给历届奥运会染上了或浓或淡的政治色彩。正在索契举行的第22届冬奥会也未能免俗,作为前苏联解体后在这片土地上举办的首次奥运会,俄罗斯可谓是举国尽心尽力大操大办,只为向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俄罗斯。
2月7日开幕的索契冬奥会,遭到了美英法德四大西方国家首脑的冷落。这让本届冬奥会在开幕之初就打上大国博弈的烙印。虽然表面上看,爱德华·斯诺登滞留俄罗斯触怒了奥巴马,普京的150亿美元贷款“叼走”乌克兰惹毛了欧盟,人家心情不好不来了。但实质上是普京重登总统宝座后的战略选择和西方期望相悖所引发的暗战。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历了痛苦的转型时期,国内局势动荡,经济发展缓慢,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一落千丈,始终充满由世界超级大国沦落为二流国家的焦虑。经过多年的励精图治,俄罗斯的国力不断恢复。尤其是普京主政后推行强人政治,让俄罗斯人仿佛看到了重振大国雄风的曙光。
举办大型国际盛会是展示一个国家风貌和实力的最好机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中国崛起的一个重大象征,中国借助奥运舞台向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对于索契冬奥会而言,此次盛会何尝不是一次展示俄罗斯风貌和经济实力的窗口呢?
索契冬奥会寄托着普京的俄罗斯复兴梦想。自从普京2012年再次当选总统以后,这位俄罗斯强人便雄心勃勃要大干一场,借助举办第22届冬奥会,不仅可以增强国内凝聚力,提高民族自豪感,更可以向世界宣示俄罗斯在前苏联解体后的废墟上重新站了起来并已重返国际舞台。
对于这届冬奥会,俄罗斯投入了极大热情。为了办出自己的特色,俄罗斯人煞费苦心让圣火走过高山之巅、深湖水底和无垠太空。510亿美元的总投资也堪称大手笔,不但远远超越了北京奥运会的351亿美元,也超过了此前全部21届冬奥会投资的总和,成为高高耸立的一个标杆。由此,围绕本届冬奥会的经济账也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投入超过510亿美元,索契冬奥会因此被称为“史上最贵奥运会”。但是,在今年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普京坚决否认了这种说法。他给出了一个新的数字——2140亿卢布,换算成美元是64亿。普京明确告诉记者这就是索契冬奥会的全部成本,而不是外界流传的500多亿美元。接下来,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进一步做了澄清,承认政府为索契投入了500亿美元,但其中用于冬奥会本身的只有64亿美元。
事实也印证了二人的说法,从2007年到2014年七年之间,俄罗斯政府在索契动工兴建了378项设施,当地政府又兴建了46项。在这424项工程中,只有13项直接用于冬奥会。如此看来,索契冬奥会的510亿美元里面需要切割成两个部分:其一,冬奥会费用64亿美元;其二,索契建设费440亿美元。那么,俄罗斯重金建设索契究竟为何?西方媒体评论,索契如此铺张是因为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想展示一个关于雄心和渴望的新俄罗斯故事,这些是需要付出的高昂代价。
基于索契的自然条件,俄罗斯政府一开始就知道在这里举办冬奥会耗资巨大。处于亚热带地区的索契气候温暖湿润,随处可见棕榈树摇曳,在这里举办冬奥会乍一听好似天方夜谭,但是俄罗斯投入的440亿美元硬是将这个夏季度假胜地改造成冬季奥运场所,也让一个海滨小城面目一新,从某种意义上讲几乎再造了一个索契。
以阿德勒尔火车站为起点,一条造价近90亿美元的铁路、公路混合交通干线将海边的体育场馆与红波利亚纳高山比赛场地连在一起,成为索契重要的交通干线。全长31英里的混合干线,一共穿越了12个隧道和50座桥梁,穿山架桥的高难度动作充分展示了俄罗斯铁路公司的实力,不过其造价高昂也被批评者诟病。90亿美元的造价超过了上一届温哥华冬奥会的总成本,是美国宇航局发射一个火星探测器开销的3倍。俄罗斯媒体调侃,这些钱足够用1厘米厚的白鲸鱼子酱铺满全路。
从零起步的不仅仅是道路建设,奥运场馆等基础设施也耗费了大量资金。仅奥运主场菲施特的建设费用就高达6亿美元,均摊到每个座位成本约1.9万美元,室内场馆波尔肖冰宫每个座位均摊成本更是高达2.5万美元。而以往奥运主场馆平摊到每个座位上的成本仅6000美元。不过质疑归质疑,批评归批评,谁也不能否认400多亿美元的投入让索契具备了跻身国际都市行列的资格。得益于奥运会,索契翻新了机场和火车站,有了20条新道路和新的排污系统、新的发电站及油气管道等惠及未来的设施,一个曾经破败的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黑海温泉小镇变成世界级的商务旅游中心。索契今天拥有的一切体现了俄罗斯当前的实力,正如普京所言,索契胜出,是俄罗斯的政经实力向世人证明了它能够成功举办这样的赛事。不仅如此,普京还寄望于通过举办冬奥会打开索契知名度,改变俄罗斯外来投资匮乏的局面。
如果冬奥会后索契能够加快催热各种经济活动,借此发展区域经济,那么就可以提升索契在黑海地区的影响力,从而形成“索契效应”,带动俄罗斯经济迈出转型脚步,逐步摆脱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构筑类似中国那样的沿海经济带动发展模式。而这些能否实现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不过,普京此前期待的“索契效应”已经显现。受益于冬奥会筹备工作,索契的经济状况明显改善,就业岗位大幅增加。2013年第一季度,俄罗斯经济陷入停滞,索契所在的南部地区却一枝独秀,工业增长速度高达7%。对于索契冬奥会的经济影响力,研究机构颇有分歧。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发展中心报告显示,筹办奥运会带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增长。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行情 专区)的研究报告也显示,索契冬奥会将加速当地经济发展,巩固其旅游胜地地位。但是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却不看好,认为索契冬奥会不可能给俄罗斯经济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穆迪的看法也有根据,原因不言自明。前苏联解体至今二十余年,俄罗斯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经济结构始终没有质的改变。近年来虽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加工业、服务业和运输业,但始终难以扭转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出口的局面,至今石油(行情 专区)、天然气收入仍占俄罗斯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三。从转轨之初的寡头横行到普京时代的再国家化,俄罗斯经济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陷入了难以驾驭的扭曲形态。俄罗斯的经济调整历程,证明了一个国家实现系统性转型的难度之大。
在俄罗斯渴望摆脱能源依赖型经济的当下,寄望于举办大型国际活动挖掘经济增长点是突破发展瓶颈的战略之一。普京希望借举办一次成功的国际盛会将索契变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以“索契效应”提升整个克拉斯诺达尔地区经济,把奥运经济的效应长久留在这里。索契冬奥会之后,还将有一系列国际会议和赛事在俄罗斯举办,大规模的国家投入无疑有利于巩固冬奥会成果,并且有利于持久地散发后续效应。但是,俄罗斯突围向海的战略能否顺利推进,关键还要看此次冬奥会能否把索契成功推销出去,增加国内外旅游者的吸引力,提振外来投资者的信心,从而让“索契效应”发扬光大。
2014年索契冬奥会即将完美谢幕。早在开幕前,关于这场冬奥会将给俄罗斯带来何种收益的讨论已经不绝于耳。可以预计冬奥会结束后很长一个时期这个问题仍然不会淡出。
不管怎样,2014年冬奥会确实改变了索契,也改变了俄罗斯。至少,从今以后人们提起俄罗斯,除了莫斯科、彼得堡,还知道有一个城市叫索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