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最贵新股一个接一个,你敢打吗?

文 / 夏天 来源:亚汇网

   9 月 19 日,今年最贵新股要来了——万润新能 ( 688275 ) 启动网上打新,发行价格为 299.88 元,中一签需缴款近 15 万元。

  

   有意思的是,在同一日,今年最贵新股华宝新能上市交易,华宝新能(301327)发行价 237.5 元。

  

   看来 9 月是个好月份,今年的最贵新股纷纷选择了此时登陆证券市场。

  

   笔者发现,这两个最贵新股有几个共同特点:

  

   一是股价特别高,发行价都超过 200 元,如果股民中一签,没有点实力,连打新资金都付不起。华宝新能中一签要近 12 万元,而万润新能则要近 15 万元,没点实力的股民,只能望股兴叹。

  

   二是市盈率都不低,万润新能 ( 688275 ) 发行市盈率 75.25 倍,华宝新能的发行市盈率则为 84.6 倍。也就是说,如果这两家企业未来的盈利没有快速增长,而是保持它目前的盈利水平,那么,万润新能需要 75.25 年收回成本,而华宝新能则需要高达 84.6 年,超过国人的平均寿命。

  

   第三则是,它们都有一个相似的名字 "XX 新能 ",也就是说,处在一个共同行业、板块或者说赛道之中—— " 新能源行业 "。华宝新能被机构们捧成了 " 便携储能第一股 "。而万润新能身份地位同样 " 贵不可言 ",这家成立于 2010 年的企业," 深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领域多年,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提供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循环次数的正极材料。" 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亿纬锂能都是它的客户。

  

   尽管这两则新能源公司的股价令一般投资者望而却步,但有机构和专家表示,其实它们这样的价格是 " 合理的 ",一点不贵。理由是,华宝新能的发行市盈率为 84.6 倍,而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则为 117.77 倍。而同样属于储能概念的派能科技,9 月 16 日收盘后市盈率为 180 倍。两者对比,华宝新能的股价还有一倍以上的增长空间。

  

   另外,华宝新能过往辉煌,未来可能更出色, 招股书显示,2017 年 -2021 年,华宝新能营业收入分别为 2.15 亿元、2.05 亿元、3.19 亿元、10.7 亿元和 23.15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81%;同期净利润分别为 0.067 亿元、0.046 亿元、0.36 亿元、2.34 亿元和 2.79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54%。现在欧美市场需求强劲,公司前景不可估量。

  

   于是乎,在机构的吹捧下,华宝新能 IPO 募集资金 55.95 亿元,超募 8.28 倍。从超募倍数来看,华宝新能位居今年以来新股发行首位。

  

   即使超募近 50 亿元,但从披露的发行结果来看,华宝新能遭网上投资者弃购 5.25 亿元,网上弃购率 18.58%,按弃购数算排名年内第四。也就是说,有近二成的投资者放弃了华宝新能。

  

   近两成的投资者即使中签了华宝新能,也不敢要,最大的可能是,他们担心华宝新能上市股价破发,生怕 " 中签如中刀 "。

  

   从笔者的角度来看,我是为这些投资者点赞的。说明他们的投资更理性了,不被机构的吹捧而忽视股票投资的本质——投资股市是为了获利的,如果亏损风险太大,则宁可错过。

  

   纵观当今中国股市,我们要认清一个基本现实——沪、深、北三大交易所的股票标的近 5000 家了,每年还有几百家新股上市,从供给的角度来看,早已过了供不应求的时代。

  

   那么,中国的股市发展,也必然会向比较成熟的市场趋同,比如中国香港的股市。它是一个比较好的参照,据 IPO 日报统计,香港的新股破发率甚至高达 7 成。而这两年来,A 股的破发率也在不断提高。

  

   笔者发现,IPO 日报每年发布的星榜和变脸榜显示,能够持续三年登陆星榜的新上市公司不多,而业绩变脸的新上市公司则比比皆是。其实,这好理解,就像姑娘要出嫁一样,出嫁之时,要打扮的漂漂亮亮,成为一生中最美的一天,这些 IPO 企业,往往在上市之前,通过各种技巧,把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财务报表做得 " 尽善尽美 "。

  

   这一切的背后,是相关机构和 IPO 企业的共同利益所致:IPO 企业需要更高的价格和更多的融资,而相关机构则可获得更多的发行费用。

  

   其实,对于 IPO 企业与相关机构的 " 勾结 ",早已引起了监管的关注。此前有报道称,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起草了《证券公司提供投资价值研究报告执业行为规范 ( 征求意见稿 ) 》,其中明确了 8 类禁止行为,以防止相关利益方对分析师施加压力,以达到影响盈利预测和估值结论的目的。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即使相关部门不断完善 IPO 发行制度,由于天然的利益驱使,机构和 IPO 企业利益深度捆绑的事实难破,发行价偏高恐怕难以杜绝。那么,投资者该如何保护自己呢?

  

   笔者以为,投资者如果注意了两个方面,打新亏本的概率就会小很多:一是不打新亏损股,没有盈利的企业,坚决不打,无论机构把它吹得如何天花乱坠,前程似锦,我自岿然不动;二是不打市盈率超过行业平均值的新股,无论高价股还是低价股,一个值得关注的参考值是 23 倍市盈率。在注册制之前,中国股市的发行价往往不会超过 23 倍市盈率。而注册制实施以后,百倍市盈率已是常见。笔者以为,如果那么高的市盈率你还积极打新,不如在二级市场上,找那些同类的低市盈率股票来得安全、可靠。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