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观点非常令人困扰:A股将随着经济探底回升,上市公司的盈利已经探底,基本面的改善,将有望催化更大的行情。
什么是盈利底?
这个说法令人真摸不着头脑,我们的经济长期以来稳步向上,一年比一年更高,何来“底”的说法?
从上市公司整体盈利维度看,多年以来,即使偶尔出现负增长的季度,总的利润增速也是长期为正的,盈利增速的底部与顶部的差距并不明显。
对于投资者来说,经济企稳而确认的盈利底,真的会推动股市继续大涨吗?
一、A股是盈利驱动的市场吗?
先来看整理的历史图表,反应了A股市场从过去到现在,上涨规律与公司盈利的变化。
有几个特征是比较明显的:
1.黄柱大多数时候都比灰色柱要大
长期来看,A股的盈利波动是不大的,但估值波动特别大。
如果以上市公司的EPS来进行投资决策,那么赚的钱一定不会太多。因为大部分的机会往往来自于估值变动,高抛低吸,而非公司的盈利增长。
过去A股涌现过的许多知名股神,基本都不是单纯以EPS为买卖标准,再优秀的价值投资者,在A股中也会根据估值的高低来进行波段操作才能获得高回报。
2.盈利与走势相关性较弱
盈利的上升,即基本面的改善,既会发生在股价上升阶段,又会发生在股价下行阶段,也有可能EPS上升,A股不动。
例如在07-08年,A股盈利继续上升,但是在这个时候,却发生了连续的下跌,以后视镜思维去解释,可以是因为A股之后发生了盈利的大幅下滑。
这时的盈利是一个滞后指标。
但在16-18年,A股盈利下滑,大市进行了同向下滑,随后由于盈利上升,大市又开始同向大涨。
这时的盈利是一个同步指标。
而在14-16年,A股盈利上升一段时间后,大盘才开始上升,并且在盈利幅度下滑至见底后,A股才开始见底下跌。
这时的盈利是一个先行指标。
所以盈利,有时是先行指标,有时是同步指标,有时又是滞后指标。
正如有人说:一只股票明天的股价可能会上涨,也可能会下跌。
这是一定正确的话,也是废话。如果三者都有可能,那这个盈利底,跟正确的废话又有什么分别呢?
如今上市公司的盈利正准备回升,而估值已经大幅上升,那么对此时的A股来说,盈利是一个同步指标,抑或是一个滞后指标呢?(先行指标的可能性已经排除)
一个指标模棱两可,那就是一个没有用的指标。
二、比盈利底更重要的是长期盈利能力
创业板就是盈利底的最佳例子。
由于商誉暴雷,创业板的盈利将在18年年报出现历史低估,往后的利润绝不会比这个数字更低。因此2019年创业板盈利增速增长几乎没有任何悬念。
所以,创业板是这轮牛市最先启动的,也是涨幅最大的,它的盈利底最早确认。
但反转后的创业板,就乌鸡变凤凰,从此抛下历史包袱,重新成为一个好学生了吗?
来看看创业板一季度的利润预估,排除温氏后的中位业绩增长是-6%。相比18年报的-50%是有改善,但是衰退得慢一点,就可以满足投资者了吗?
要知道,19年Q1,可没有商誉暴雷效应。
创业板所谓的盈利底,只是一个短期的波动,长期来说公司的盈利能力还是很弱,没有改变。
以一季报业绩算(排除温氏),目前创业板有近56倍估值,这个盈利底,与其是继续大涨的信号,倒不如是一个利好出货的信号。
因此,最近的创业板全面弱于其他指数,原因还是估值已上来了, 但是盈利能力没有改善,跟不上。
盈利底这个概念应该取决于公司的素质。只有那些长期利润表现出色的公司,突然在某个季度发生盈利非经常性的滑坡,才能算得上会出现盈利底,因为这个公司的盈利能力很强,迟早会回到正增长轨道。
而差公司盈利恢复后的水平依然非常难看,这种时候,差公司的盈利底,只能当做周期股底部反转的逻辑去进行短线投资,而且盈利底一旦确认,也应该马上退出
长期没增长也都是毫无意义的。
三、去年真的发生了盈利下滑了吗?
还有一点非常关键:18年到现在以来,经济的下滑并不明显。
经济触底反弹似乎是个伪命题,沪深300的盈利下滑,只维持了一个季度,相比过去的几次上市公司盈利都出现过-10%以上的季度同比下滑,这次下滑幅度在历史中不值一提。
再看看估值与盈利的相对关系,可以发现,去年至今,其实盈利毫无波动,只是估值大幅下跌后,又通过估值回升涨回来。
自己吓自己?为什么去年表现出了那样的惊慌呢?
也许是陌生的宏观利空虚拟了一个不存在的盈利下滑预期。
贸易战的出现干扰了投资者的判断,造成了这两个季度股市在盈利不变条件下,估值巨大波动。
大家从来没有遇到过贸易战,面对新危机非常恐慌,加上18年年初估值虚高,正常情况下需要调整,
于是大家看着下跌的股价,再联想到贸易战,一时之间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股市崩盘,房市泡沫,经济收缩,失业潮。自然许多上市公司业绩估计都得大幅下滑。
再加上去年的出口数据,社融、社会消费额,工业增加值数据差了点,加剧了大家对宏观经济的担忧。
但一看GDP,6.8降到6.4%,幅度0.4%的崩盘。
去采访一下许多群众,被贸易战影响的程度,也远不如网上说的那么夸张。
去年的下跌,导火索是由于17年估值过高后的回调,但跌10-20%之后,也基本回到了合理空间。贸易战的出现彻底放大了恐惧,大幅加剧了下跌。
多数人都没有对宏观经济数据的判断能力,不知道宏观数据应该结合长期来分析,被单季度数据迷惑了,所以在陌生的利空下,虚拟了一个盈利大幅下滑的预期,并据此看空了市场。
以倒后镜思维看看18年:GDP顶多是从6.5%跌到6%,如果只下滑0.5%,那些优秀的上市公司,业绩又会差多少呢?
过于关注宏观与盈利这种常人难以把握的数字,很容易会忽视许多公司自身的长期价值。
四、结语
目前的经济数据,各项宏观数据,基本面盈利数据有转好的趋势。但对投资者而言,盈利见底回升,有时是牛市信号,有时是见顶信号。总体来说,这个指标没有意义。
宏观经济的运行,股市整体盈利状况,对于一知半解的人来说,不全面地分析这些数据,都是投资决策中的噪声。
巴菲特就经常说:没必要过度关注宏观经济,好好分析具体公司的基本面和商业模式,要相信国运。
美国的国运是足够好,但在国运不好的地方,把宏观经济分析好,就能获得高人一等的回报吗?
反正巴菲特买股票的时候,他也不知道未来国运好不好,他只是这样想,假设未来情况达到最坏情况,那大家一起玩完,买不买股票,是否持有现金,都没有用。相反,如果没有往坏情况发展,那么现在买入的优质公司的股权,就一定能带来巨大的回报。
专注于细节,聚焦于具体公司的商业模式与经营状况,以及当下的业绩与估值,忽略那些大而广泛的噪声,才是取得长期投资回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