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技基金分化明显 新能源赛道失宠
今年以来,业绩最好和最差的基金产品均在科技赛道,为何会如此? 基于大科技内部的赛道冷热切换,前期基金配置较少的软件等品种在行业估值提升的背景下,成为部分基金经理的赚钱利器,而集中持仓的新能源则成为市场杀跌对象。基金经理清仓出逃新能源的现象,再次印证了一句投资哲学:人太拥挤的地方尽量别去。
2、路博迈基金新产品大卖 外资积极布局中国市场
3月22日,路博迈基金公告显示,路博迈护航一年持有债券于3月21日成立,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40.91亿元。公开资料显示,这是今年第一只首募规模超40亿元的“固收+”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路博迈基金新产品的首募规模较高,一方面反映了现阶段国内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较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国内投资者对外商独资公募投研实力的信任。
3、中小VC艰难求生 数万亿“僵尸基金”进退两难
科技公司估值下滑叠加近期硅谷银行爆雷引发的连锁反应,大批风投公司募资出现困难,使得行业内存在的“僵尸基金”现象愈发突出。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2月,中国存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11万只,存续规模11.09万亿元。澳银资本董事长熊钢告诉记者,“中国的VC/PE实际退出的只有4万亿元的规模,这还是20年来累计下来的退出规模数据。”也即是说,按此退出速度估算,至少数万亿私募股权基金实际上已沦为“僵尸基金”。
4、年内基金清盘数量创纪录 行业新陈代谢加速常态化
基金发行失败案例再现,基金产品新陈代谢提速。3月22日国融光伏主题行业优选混合基金宣布发行失败,成为年内第二只发行失败的新发基金。截至3月22日,今年以来清盘基金数量达到66只,创下公募基金行业同期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全市场还有1018只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迷你基金。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基金产品市场“进退有序”态势将会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新发基金会维持较快发行速度;另一方面,规模小的绩差基金也会维持合理的退出节奏。
5、开年第二只募集失败的基金诞生!新基金发行市场“冷热不均”再现
记者获悉,3月22日国融基金发布《关于国融光伏主题行业优选混合基金基金合同不能生效的公告》,年内第二只募集失败的基金出现了。 每经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3月的基金发行市场整体都比较低迷。1月叠加春节假期因素,新发基金规模仅有394.09亿份(数据来自Wind,下同);截至3月21日,3月份新成立的基金只有23只、发行份额仅86.73亿份。 但值得注意的是,3月以来已有超过30只基金发布了提前结束募集的公告,并且目前还有近200只基金正在发行(份额分开计算),增量资金的涌入或将改变当前清淡的新发基金数据。
6、券商系基金经理离职潮起:“公募派”操盘手水土不服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自3月16日以来,国泰君安资管、华泰证券资管、光大证券资管、中银证券、中信证券先后发布了旗下公募产品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其中,中信证券卓越成长基金经理张晓亮因工作调整离任,一时间引发市场热议。截至去年四季度末,由张晓亮管理的公募基金、私募资管计划以及其他组合的资产净值合计达到1069.24亿元。此外,中银证券、光大证券资管旗下各有1名公募基金经理由于个人原因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