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他28岁操盘,炒成华尔街之王,每年基金投资回报超过50%

文 / 亚双义 2022-02-25 15:30:51 来源:亚汇网

他曾和美国著名华人企业家王嘉廉、王安和刘立等人,一起被著名的《商业周刊》评选为“企业精英”。

1987年,被列入年度美国商界巨第108位,被人称为美国的“金融魔术师”。

直到今天,华尔街还没有第二个华人达到过他当年的明星投资者地位——华尔街的华人传奇蔡志勇。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K线,蔡志勇的每一步都可谓完美(见下图,蓝线是道琼斯指数走势)。


一、初入证券业

1929年,蔡志勇出生于中国上海,父亲是福特汽车在上海地区的经理,母亲是解放前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位女交易员。

1947年,蔡志勇到美国读书,他选择了波士顿大学,并很快获得了本科学位和硕士学位。

毕业后,蔡志勇先在一家纺织企业工作了一年,然后就跳槽到一家证券公司担任分析师。说起自己投身证券行业的原因,蔡志勇在一次采访中说,“作为一个外国人,我觉得自己在股票市场上没有任何竞争劣势。无论你是一个东方人,还是一个佛教徒,这都不影响你在40美元时买入通用汽车的股票,在50美元卖出。”

二、天赋异禀

1952年,经人推荐,蔡志勇加入富达基金,因其对股票有着异常灵敏的感觉,能够挑出在短期内大幅上涨的股票,受到老板爱德华德·约翰逊的赏识。

1957年,蔡志勇向约翰逊请求担任基金经理。约翰逊很快就同意了,并对他说:“放手去干吧。”

1958年,不到30岁的蔡志勇,便掌管着富达投资的首只进取基金。在此期间进一步磨练了他的投资专长,那就是将资金集中在少数几只明星股票上,短期内快速获利。

他当时投资的公司包括施乐(Xerox)复印机和宝丽来(Polaroid)相机等。结果,他的基金投资回报奇迹般地实现了每年超过50%,并且很快就吸引了许多散户投资者,基金总值几年内迅速上升到10亿美元,成为美国当时最大的证券投资基金。

三、跌宕人生

1965年,身为富达二号人物的蔡志勇不小心牵涉进富达继承人之争,并遭到排挤。这时蔡志勇受到母亲的鼓励,建立了曼哈顿基金(Manhattan Fund),也正是这只基金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当时,他创设的基金只提供250万份的申购份额,但由于他在富达良好的口碑,基金的申购量很快膨胀到2700万份。这给曼哈顿基金带来了2.47亿美元的资本金,也成为当时最大的申购。那一年,仅比蔡志勇小1岁的“股神”巴菲特,掌管的金钱也不过是2200万美元,不及蔡志勇曼哈顿基金的1/10。

蔡志勇知道在何时买,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在何时卖。


1966年,蔡志勇自创基金时一次募资2.5亿美元,是巴菲特管理基金的10倍,还打破了历史纪录。

1968年,他把自己的曼哈顿基金卖给CAN金融公司(CAN Financial Corporation),仅过一年,那只基金在交易后,便跌去了90%。

CNA聘请他继续留任担当该基金的经理,1973年前后,蔡志勇的冒险投资方式导致原本资金庞大的曼哈顿基金年年缩水,业绩比绝大多数策略保守的基金都要差。而且他的另一个目标也没有达成——那就是担当市值16亿美元的CNA公司的总裁。

失意之下,蔡志勇最终离开了CNA公司,离开了他当初一手创办、为他赢得无数声名和利润的曼哈顿基金。

到了80年代,蔡志勇收购了食品包装企业——美国容器公司的部分股权,并将公司向金融业转型。公司于1982年购买了保险公司——联合麦迪逊。

1987年,为体现公司的金融属性,美国罐头公司正式改为普瑞玛瑞卡。蔡志勇任CEO,这也使他成为首位领导一家道琼斯成分股的华裔。

1993年蔡志勇还投资了一家保险公司——三角洲人寿,在1997年市场高点时以1.63亿美元的高价卖给阿姆鲁斯人寿公司。

四、趋势投资

蔡志勇的操作风格是快进快出,趋势投资,他管理的基金年换手率超过100%。他专注于一些投机性非常强的股票,包括宝丽来、施乐(29.905, -0.09, -0.28%)等。他往往买入大量股票,并要求交易员在买入时推高股价。

作为一个趋势投资者,蔡志勇总能够抓住市场热点,并且在趋势早期就介入。作为一个“择时的专家”,他很会看股价走势图,这帮助他决定买卖。蔡志勇表示,重要的是不仅仅要了解走势图,还要知道公司的基本面,把二者结合起来。

不过蔡志勇投资的周期很短。一开始,他只是寻找市场的热点和股票的趋势,是个“追浪者”。当他出名后,只要有报道说他买了什么行业或什么股票,市场上就会出现追随者,他成为一个趋势的创造者。

最后,大用一句古话总结:人至察则无徒。当你聪明到视与你交易的人为傻瓜,做不到“有钱大家赚”的时候,你可能再也不会有交易伙伴了。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