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主打二人组年内业绩大幅回撤 财通资管主动权益领域问题浮现

文 / 浩宇 2022-03-13 21:20:45 来源: 红刊财经

   业绩乏力表现背后,财通基金主动权益领域的人才短缺或许才是更大的危机。权益投资总监姜永明独自管理着5只基金,与人合作还管理着一只产品,是公司“一拖六”的基金经理。而公司另一位主打权益基金经理于洋,则是一人管理四只产品,两人共管产品超过主动权益类总数的75%。

   开年迄今,主动权益类基金受股市拖累整体表现不佳,目前净值增长率超过10%的产品约有7只。由于赛道股的整体大幅度回调,此前主题类基金较多的公募更为受到波及,记者统计的多家基金公司2022年年内主动权益类基金全线失守。

   例如财通证券资产管理公司,它也是在券商资管领域,目前公募业务名头仅次于东方红的公司。但是截至3月10日收盘,该公司现存的13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全线告负,其中仅有3只尚且净值下跌没有达到10%一线,但它们均是去年成立时间尚短的次新基金。同时,公司的多只基金年内快速下跌超过20%。

   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上海某券商基金分析师王晓明指出:“财通资管的不足主要在于权益类上,首先公司的权益基金主要以主动管理为主,仅有少数几个规模较小的指数基金产品,然而数量占优势的权益产品主要依赖的基金经理又仅有姜永明和于洋两位,其他基金经理缺乏亮眼表现,也导致了部分权益类产品规模迷你。”

   姜永明在管6只基金年内大幅回撤

   实践证明弱周期成长股抗跌效果不佳

   作为公司的总经理助理兼权益投资总监,姜永明无疑是财通资管目前的一号股票投资人物,他的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和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均实现了翻倍。但是2022年从年初至今,似乎却成为这位累计任职时间不到3年基金经理的滑铁卢,当前他管理的所有基金亏损基本都在20%一线,接下来他会如何破解呢?

   具体以财通资管价值成长混合为例,这也是他在管时间最长的产品,但是去年大约30%的收益和今年至今下跌大约21%形成冰火两重天的鲜明对比,为何反差会如此强烈呢?从去年四份季报的重仓股来看,根据《红周刊》记者的统计,能够在4份季报中一直榜上有名的包括了龙蟠科技、中兴通讯、欣旺达、锦江酒店、广联达,但是上述标的也未能在开年以来的调整中独善其身,特别是龙蟠科技和欣旺达的跌幅均超过了25%。

   而他的重仓风格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基本前三最多前四的重仓股与后面的股票有明显的差距。从这个意义上看,记者发现龙蟠科技和中兴通讯在组合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就前者来说,去年四个季度基金经理一路加仓,但股价却从去年11月以来一路下跌,目前27元左右的价格较区间高点大约跌去了三分之二。从这家涉足新能源的化工行业明星企业来看,龙蟠科技预计2021年净利润盈利3.27亿元至3.59亿元,还是要高于多数行业分析师预期的,或许这也是基金经理敢于一路看多的原因所在。

   与龙蟠科技的轨迹相似,姜永明也是对中兴通讯一路加仓,甚至于四季度加仓接近于翻倍,特别是四季报一举占比达到9%,将原来的头号重仓股龙蟠科技挤了下去。但是,中兴通讯也是今年以来下跌直逼25%。该公司的年报已经披露,202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5.22亿元,同比增长12.88%,净利润68.13亿元,同比增长59.94%,基本每股收益为1.47元。基本面尚好或许会成为下一阶段股价寻求支撑的理由。

   在季报总结中,他强调宏观经济偏弱叠加宽松的货币和信用环境下更适合成长投资,选择与宏观经济周期弱相关的成长型公司,估值相对有一定的弹性。操作上,将以自下而上寻找子行业中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公司为主。“姜永明的风格偏中盘成长股,通常不会抱团热门赛道股,配置行业方面比较灵活,有逐季大幅调换重仓股的操作,也就是每个季度都会调整比例,善于抓住当下景气度高的行业并敢于配置。”爱方财富总经理庄正如是表示。

   但记者发现,在姜永明所独自管理的5只基金中,基本上重仓股的思路如出一辙。不过他有一只基金却是和包斅文所共同管理的。这只名为财通资管科技创新一年定开的基金成立于2020年的7月份,姜永明作为首任基金经理独自管理产品接近1年半的时间,去年大约11月底又加入了新的基金经理包斅文。

   但让人困惑的是,如果说姜永明担任基金经理时间尚短,新加入的基金经理则是不折不扣的新秀,并且作为科技创新类的主题公募基金经理,业内通常需要专业出身的科班人士更好。然而,包斅文是上海财经大学管理学学士毕业。同时,这也就意味着该基金的双基金经理从业经验都不丰富。而进一步对照基金的四季报和三季报,记者发现四季度基金经理新进了恒生电子和三安光电,这或许才是新基金经理投资思路的体现,不过目前效果尚不明显。

   于洋独自管理四只基金受挫

   消费精选风格漂移效果不佳惹双重质疑

   与姜永明稍有区别的是,公司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中的另一主将于洋,他所在管的产品皆为独自一人挂帅。相同的是,2022年以来,这四只产品同样遭遇业绩大幅回撤,其中去年7月成立的消费升级一年持有下跌大约15%,另三只基金均下跌超过20%。

   他所管产品业绩不佳的原因和姜永明一样吗?从他管理时间最长的消费精选来看,记者发现首当其冲的问题是产品疑似存在长时间的部分风格漂移。按照基金投资目标的表述,该基金是投资于消费行业中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优质上市公司。通常,基金经理可能会选择以白酒、家电、医药等为代表的消费板块细分行业。但是,于洋的选择却是颇为清晰的“医药+科技”。

   如果说部分漂移能取得理想效果,那么也能平息投资者的质疑。但遗憾的是,该基金自去年以来实际业绩和同类排名均不佳。2021年全年,该基金所实现的净值增长率约为5.31%,同类排名后二分之一。2022年至今,该基金所实现的净值增长率约为-22.29%,同类排名后一百位。具体聚焦重仓的股票标的,记者发现智飞生物和康泰生物在四个季度都稳居前三位,或许基金经理还是出于对后疫情时代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行业景气度的考虑。不过两大生物疫苗龙头在今年还是冰火两重天,智飞生物相对抗跌,但康泰生物随大盘一起深度回调。

   此外,连续两个季度,基金经理重仓的医药股还有长春高新、三星医疗和惠泰医疗,但是三者随持续下探的医药赛道而大幅度下杀,而另半数四季报的重仓席位则来自于科技股赛道。“报告期内,组合仓位基本稳定。我们仍然看好医药、半导体、科技成长等中长期景气度较高的行业。”于洋也是在总结中明确表示。照此类推今年的业绩,或许还是赛道股的领跌导致了基金走势不佳。

   形成对比的是,他管理时间最短的财通资管消费升级一年持有,虽然也是消费主题类公募,但是重仓的风格却是完全不同。值得注意的是,从投资类别的表述来看,该基金重在挖掘市场潜在的投资机会,似乎可以被看作是一类全市场型的产品。不过,由于成立时间的关系,该基金成立至今才仅仅发布过两份季报。有意思的是,它却比消费精选更像消费主题产品。

   具体说来,记者在合计的二十只重仓股中不仅没有看到科技成长类标的身影,而且连一只医药股的影子也没有看到,于洋在该基金中的选择基本是“白酒+小食品+调味品”。基金四季报中,来自酒类的公司就包括了舍得酒业、泸州老窖、贵州茅台、洋河股份和重庆啤酒,占据了十大重仓股的一半席位,这里面洋河股份和贵州茅台相对在这轮调整中较为抗跌。而另五个席位则被三全食品、安井食品、洽洽食品、锦江酒店、安琪酵母所占据,其跟消费精选没有任何一只标的股重叠。那么,于洋到底是擅长医药科技还是白酒食品呢?

   如果再对比他管理的另两只基金,重仓的风格基本等同于消费精选,那么消费升级的与众不同则大体有两种解释:其一是这只基金或许另有基金经理在背后运作,其二则是于洋或许在扩充能力圈尝试不同的风格。但至少从年内的业绩表现来看,无论哪种思路都没有跑赢市场。

   财通资管主动权益人手不足问题严峻

   惟一女将管理三类型产品投资重心存疑

   除去上述的两位主将外,财通资管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还包括了邵沙稞、辛晨晨、包斅文、易小金等四人,目前总共6人的小团队仅占公司总基金经理人数的三分之一。这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基金经理岗位工作经验缺失,相对经验最为丰富的易小金管理时间也不到两年半,甚至其中有两位目前仅在百日左右。

   从四人的情况来看,女将辛晨晨虽然在管多只产品,但是其中仅有一只是主动权益类的产品,公司任用她的整体思路似乎还是偏债和偏指数。而另三人则特点鲜明,一位做医药公募主题,一位做新能源公募主题,一位做科技创新公募主题。但是问题来了,其中的财通资管健康产业混合和财通资管新能源汽车都是成立于去年的11月份,几乎可以说是成立不久就赶上市场上赛道股的调整,再加上掌舵产品的都是新人,因此给相关产品的今年运作蒙上一层阴影。

   而更大的疑惑点实际出在辛晨晨身上,3月5日,该公司发布公告辛晨晨离任偏债混基财通资管鑫锐混合,不过该基金的现任基金经理仍有两位,同时辛晨晨仍然在管的基金产品还有5只。《红周刊》记者发现,这5只产品具体包括了偏债混基、偏股混基和指数型产品三类,而通过惟一的偏股混基财通资管智选核心回报,也就能更好地分析她的股票投资思路。

   但是基金成立后仅发布过两份季报,呈现出来的是迥然不同的十只重仓股,三季报时的第一大重仓股是来自新能源行业的天赐材料,而该股也是惟一占比突破2%的标的。但四季度的第一大重仓股变成了科技成长板块中的广和通,同时并列的第一大重仓股是中国中车。对此,基金经理表示当季度仓位适度调整至红利低波的行业。由于重仓股整体占比偏少,因此该基金的重心似乎还是侧重在固收领域,而辛晨晨似乎也并未以选股见长(毕竟基金的名称是智选,似乎给人以量化或机器选股的印象)。

   但是再分析她目前还参与管理的偏债型混基,记者发现财通资管的安排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她在这两只基金中均与负责固定收益的基金经理搭档,甚至是在财通资管新添益中与两位做债的基金经理联手,而这样的安排容易让基民得出的结论是辛晨晨擅长选股做权益,但是通过上述的分析似乎又得不出这样的结论,那么为何不能安排姜永明或者于洋来参与这类产品的管理呢?

   再就辛晨晨所管理的指数基金分析,“有色金属和钢铁似乎是乘着去年大宗商品的东风顺势发行的,但是这类周期板块历史波动巨大且受政策扰动极大,其实很难作为长期配置的标的。在其他龙头基金公司大力发展ETF的背景下,场外的指数基金产品的流动性和便捷性也稍逊一筹。”王晓明指出其中的问题所在。

   而这其实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财通资管目前还是依旧债强股弱的局面。数据表明,公司去年四季度末权益类基金的规模约为215.56亿元,而固收类基金的规模则约为917.12亿元,如果再将混合型基金中的偏债混基归入后一阵营的话,则本已失衡的跷跷板会更加进一步倒向债券一方。

   此外,财通资管近期新发的一只偏债混基,逆市募集了接近10亿的规模,或许也会让公司的高管坚定偏向固收的思路。再从存续基金的角度来看,按照不合并分类的统计来看,12月31日时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均为固收类产品,权益领域规模最大的还是姜永明管理的财通资管价值成长的57.61亿元,但是在今年迄今业绩不佳的影响下,规模或许会有一定的缩水。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时, 庄正建议:“财通资管接下来可以在投研和客户方面进行调整。例如在投研方面,可以向头部公募基金长周期的投研驱动模式看齐。在客户方面,可以将原有的固收类客户进一步往权益类产品进行引流。”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