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教育部:高考取消5类加分项目 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文 / 陌尘 2022-09-17 13:20:16 来源:亚汇网

   9月15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的第12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效。

   其中,明确了“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逐步取消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这对我们各位普通学生和家长,会有哪些影响呢?

   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逐步取消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

   2015年、2019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促进公平、规范管理、科学精准”的原则,先后开展了两轮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确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指导各地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进一步降低加分分值。目前,已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逐步取消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少数民族加分更加精准。通过清理规范高考加分,实现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目标。

   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取消了这种竞赛类的加分项,其实并不代表我们孩子,通过一些竞赛的一等奖、二等奖我想去上一些C9院校、985、211院校的时候就不能够获得相关的福利支持了!

   实际上依然对于这些有特殊潜质,并且优秀学科的学生,可以去通过参加诸如:强基计划之类的升学项目。

   比如,我们可以参加中学生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物理竞赛、化学竞赛、生物竞赛以及科技创新的竞赛等,获得奖项后,可以走强基计划,单独报名。

   报名成功通过了学校的初审复审后,可能考一所某所著名的大学,孩子需要考到650以上!

   但是如果说我们孩子通过强基计划的话,能够通过学校的初审复审,那么孩子呢可能只需要考的600分,甚至于可能600分不到,就能够进入到一所非常不错的C9、985或者是211大学。

   同理取消加分项,也是为了更可能的让教育升学公平化,每一年很多家长也在说:哎呀!我们河南省升学率、录取率都太低了,人数又这么多!那到底怎么办呢?

   其实这两年一直在做的,就是尽可能性的公平化,同时在新高考的时候已有27个省份采用全国统一的试卷!

   这就是教育公平化逐渐推进的一个体现。

   所以,在未来的竞争当中,更多的考验的是我们家长,对于孩子未来的升学规划,以及以后的职业规划的规划能力!

   “强基计划”

   三年录取1.8万余人 为基础学科储备拔尖创新人才

   2020年,在广泛调研基础上,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启动实施“强基计划”。“强基计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目前由39所“双一流”建设高校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哲学、历史、古文字学等专业招生。

   推进“破五唯”教育评价改革,积极探索在招生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小班化、导师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

   三年来,“强基计划”共录取新生1.8万余人,有关高校普遍反映,通过“强基计划”确实选拔了一批对基础学科研究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优秀学生。

   95万余名学子通过

   “专项计划”进入重点高校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区域城乡入学机会更加公平。持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每年从全国招生计划增量中专门安排部分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招生。持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招生名额从2012年的1万人增至2022年的13.1万人,累计录取学生95万余人,形成了保障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第三方评估显示,专项计划得到多方认可,高校满意度为80%,学生为90%,地方为100%。

   三个主要转变

   十年来,高考改革体现了三个转变

   一是由考试评价工具到全面育人载体的转变

   二是由“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

   三是由“以纲定考”到“考教衔接”的转变

   高考不断强化考试的育人功能,紧扣时代脉搏,培养时代新人。彰显五育并举,引导全面发展。高考命题探索“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模式,不断增强试题的应用性、探究性、开放性,把考查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不断完善人才选拔标准和方式方法,服务高校招生和人才培养改革。注重学用结合,创设真实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高考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与高中教育教学同向同行、同频共振,逐步形成“招-考-教-学”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的一体化育人格局,引导教学回归课标、回归课堂主渠道。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