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聚焦2024全国两会: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 提高海外专利申请的质量和效率

文 / 章天 2024-03-08 11:01:11 来源:亚汇网

   亚汇网消息,近日,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3月7日,记者获悉,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零束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懿艳提交了关于加大支持“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出海专利保护工作”、加快建设“智能汽车人才高地”两条建议。

  

   在刘懿艳看来,从凭借成本优势的“产品出海”到依托技术优势的“技术出海”,中国汽车工业“走出去”的全新趋势已然形成。智能化和电动化创新技术的全面赋能,将新能源汽车的本质属性从传统机械产品转变为高科技产品。这一转变不仅对汽车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在全球范围内加剧了知识产权的竞争,特别是智能网联专利领域的竞争。

  

   她表示,“技术出海”带动背后技术的全球化流动,我国车企的核心技术、创新成果也随之走向世界。“如果不能将这些技术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有效的专利保护,不仅研发投入付诸东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受到严重损害。因此,中国新能源车企在知识产权出海方面的准备度应匹配其产品和技术出海的步伐,确保我国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核心成果在海外市场得到充分保护。”

  

   同时,继电动化之后,智能化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下半场的竞争高地。对此,刘懿艳指出在智能化这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型主导性赛道上,人才队伍建设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何建设符合国家和产业需求的人才高地,已成为中国汽车从业者亟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

  

   “智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学科、跨领域、深融合、强交叉的复合型特点。从学科角度讲,除了机械、电子、能源动力、交通运输,智能车成为通信、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融合体。从产业角度讲,消费电子、通讯产业与汽车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变革的重要路径。因此,车辆学科已成为高新科技的集成创新与应用平台,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刘懿艳认为,目前我国的车辆工程专业自设立以来,至今仍作为隶属于工学门类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其学科定位与其高科技综合载体的战略意义不相匹配,其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与当前产业所需存在差异,导致供给侧高校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需求侧企业的实战需求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脱节。对此,刘懿艳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培养智能车时代发展所需的技术生力军。建议推进车辆工程学科升级为一级交叉学科,加快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实现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深度融合,建立符合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实践安排和师资建设方面,邀请产业界和学界专家交流、参与及合作,加大产业实践与高校教学的结合力度。

  

   二是设置专项资金,鼓励和扶持企业和高校对标智能车发展中的产业痛点、“卡脖子”技术和前沿技术发展方向,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建立“研究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智能汽车领域技术成果量产应用转化的重要载体和“产学研用”的联合创新高地,推动智能汽车行业的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将前沿科技领域的技术研发成果快速验证、迭代、转化,在为智能车市场持续创造价值的同时,培养一批实战型人才。

  

   三是制定专门的人工智能人才策略,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石。针对顶尖人才,出台系统的组合拳政策,以更大的诚意释放诚招人才的信号,从待遇、落户、子女教育、医疗、住房、资金支持等多个方面,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吸引海外人工智能领域高精尖专业人才回国从事学术研究和技术落地;针对校园人才,加快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建设。邀请产业界和学界人工智能专家参与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教学框架梳理、教材编写、实践培训;鼓励和支持国家级人工智能实验室和领先企业之间的人才双向流动。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

  

   提高海外专利申请的质量和效率

  

   “2018年至2023年中国车企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占比80%以上,海外专利主要聚焦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市场,在国际专利布局上相对滞后,在目前占较大出口规模的市场如欧洲的布局更为薄弱;而欧洲、美国和日本的车企的本国专利占比一般在35%-56%之间,但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专利。这种全面且多元化的专利布局策略不仅保护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更为其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刘懿艳表示,中国车企的海外专利布局尚滞后于产品和技术出海的布局。面对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开拓,中国车企亟需调整其专利策略,加大海外专利申请和布局力度,确保自身技术的合法权益得到全面保护。在制定专利出海策略时,企业需全面考虑产品的目标市场、目标国家的法律环境以及竞品在全球的专利布局。

  

   此外,智能电动汽车,凭借其融合传感器、通信、人工智能和芯片等多维度技术的特性,已成为科技创新的集大成者,这些技术本身都是专利诉讼的热点领域。由于汽车产品单价高,侵权取证相对容易,使得在汽车行业发起专利诉讼往往能带来更高额的利益空间,因此,“智能电动汽车技术”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专利诉讼的新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际专利诉讼的参与者日益多元化,不仅有汽车制造商之间的竞争,还涉及一些非生产专利实体(NPE)。这些NPE组织虽不直接参与产品生产和销售,但持有大量专利,其存在增加了专利诉讼的复杂性和应对难度。

  

   面对这一新趋势,汽车企业需要全面提升专利风险预警与纠纷应对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专利诉讼环境。对此,刘懿艳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加大对智能电动汽车企业在海外专利布局方面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提高海外专利申请的质量和效率。建议修订2017年发布的《专利优先审查管理办法》,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方向整体纳入优先审查和预审服务范围。该办法虽已明确将新能源汽车纳入了优先审查范围,但其主要指的是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制造、装置、配件制造以及相关设施和服务,并未涵盖智能电动技术本身。此举将有助于加快高价值专利的审查速度,为企业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专利审查意见和结果,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预判专利出海的成功率,降低专利出海成本,进一步推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二是建立专项专利资助机制,鼓励和引导智能电动汽车企业加大海外专利申请的积极性和资金投入。建议设立政府专项资金,对于企业在海外专利申请、布局和维护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者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在海外市场成功申请发明专利的智能汽车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缓解经济压力,提升积极性,鼓励企业加大海外专利布局的投入。

  

   三是建议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局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专利规则的制订和修改,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的话语权。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强化有效透明的监管机制,引导国际专利规则向有利于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发展,确保专利许可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此举对全球汽车新技术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是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建立国家层面的智能电动汽车技术的专利情报和风险预警系统,定向开展海外专利布局和纠纷处置指导。该系统可充分发挥现有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站和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整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并分析全球范围内的专利动态和风险信息,为企业提供专利信息查询、深度分析和风险预警等服务,帮助企业更全面、及时和精准地掌握海外专利市场动态,最大程度降低各车企在这一方面由于分散、重复投资造成的时间和资源浪费。

  

   (亚汇网编辑:章天)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