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城市要更新,“里子工程”很重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
倪虹表示,202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先抓“体检”找准问题,再抓重点解决问题,稳重促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今年将继续加大城市燃气、供热、供水、污水等老旧管网的改造力度,计划再改造10万公里以上的城市地下管网。倪虹说,地下管网建设是城市的“里子工程”,更是良心工程,要用心用力去做,确保高质量。
要想打造宜居、智慧、韧性的城市,倪虹认为这些都离不开“安全”这个根本因素,为此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对城市的供水、排水、供热、燃气、桥梁、管廊等各类设施实现实时监测,能及早发现并解决问题,有效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二是提升城市排涝能力,今年计划再启动100个城市、1000个易涝点的整治。
在守护城市水环境、水安全上,三峡集团持续耕耘数载,截至2024年1月底,长江大保护累计完成投资1154亿元,新增污水处理规模433万吨/日、管网长度2.2万公里。
在安徽六安,三峡集团自主研发国内首个‘厂网河、供排涝’全业态智慧调控系统,打造“城市智慧水管家”。实现了对六安城区管网、泵站、水质净化厂、供水厂、调蓄池、中水厂等所有涉水设施集中监视、远程控制和一体化调度。配合城市水务应急管理,为缓解城市内涝风险、城市水环境的系统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才就业:技能人才培养是稳就业的重要举措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适应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域人才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努力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
王晓萍表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举措。我国现在技能劳动者已超过2亿人,但高技能人才依旧稀缺,钳工、焊工以及养老护理员等一线技工普遍短缺,人才培养还需要进一步适应市场变化和产业需求。人社部门将从服务产业发展、创新培养模式、畅通发展通道、营造良好环境等方面促进技能人才的培养,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
多年来,三峡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稳岗促就业,在定点帮扶、援疆援藏、水电库区等区域大力开展职业技能人才培训项目,为当地培养乡村治理、创业致富、特色富民产业和农村实用技能等各方面专业技术人才。2023年有5831人次接受培训,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已累计培训超4.6万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援扶区域劳动者技能水平,拓宽了群众就业增收渠道,为实现“以技就业、以技增收”目标创造了一定条件。
国民教育:教育数字化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
一根网线,连接城乡,也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提出和推进,它已成为教育变革的主要方向,也是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的战略举措。
怀进鹏介绍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建设情况,他表示,我们推进数字教育,就是期望推动教育均衡和能力提升,通过数字化来改变、改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用一根根网线去消弭数字鸿沟,用一块块屏幕去链接不同的课堂。要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发展数字教育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它不仅有意义,而且确实有实效。
在乌东德库区的禄劝一中,学生们正是通过“三峡班班通”项目,沿着一根根网线走进了千里之外的成都七中的课堂。
自2018年起,三峡集团在金沙江库区实施“三峡奖学计划”、“三峡班班通”、“三峡烛光行动”、“三峡励志班”等一系列三峡教育帮扶项目。其中“三峡班班通”,就是通过完善教学软、硬件设施,打造远程互动、信息交互、资源共享的一个教育平台,建设“数字校园”来实现精准教育帮扶。6年来,该项目已累计投入资金3536万元,捐赠多媒体教学一体机1233套,惠及学生14万余人。通过实现多媒体远程互动教学,有效提升移民子女就读学校“互联网+”进程,让那些在偏远地区生活的孩子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改善了当地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三峡教育帮扶项目通过攻克库区教育软硬件之贫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作出了积极贡献,被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评为“2019民生示范工程奖”。
(亚汇网编辑: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