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3日,所罗门群岛主流媒体《岛屿太阳报》、《所罗门星报》刊登驻所罗门群岛大使李明署名文章《消除绝对贫困,不让任何人掉队》,积极宣介中国脱贫攻坚成就。全文如下: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2021年2月,习近平主席庄严宣告,现行标准下中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中国消除了绝对贫困,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1979年以来,中国共有7.7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中国人民为全球减贫事业特别是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做出重要贡献,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和经验主要是:
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社会长期保持稳定发展,政府出台的各项扶贫政策具有强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以强大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执行能力来推进脱贫攻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先后有25.5万支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驻村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参与农村扶贫工作,其中有1800人不幸因公殉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中绝大部分是共产党员。
二是坚持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1979年,中国贫困人口占全国人口九成以上。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先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鼓励一部分人富起来,进而带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解决民众的衣食住行,是脱贫致富的中心任务,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中国40年脱贫减贫成就说明,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有医看、能养老,才能实现人的尊严。“仓廪实而知礼节”。在发展中国家,生存权、发展权是首要人权,是享受其他人权的前提。
三是坚持自强自立。脱贫不是简单的送钱送物,不是一时的济困救急,而是勤劳致富,从“输血式”扶贫转为“造血式”扶贫。中国在脱贫攻坚中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念,首先转变的是困难群众的思想观念,帮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中国的脱贫事业以项目为导向,通过发展产业,实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收入,提升民众生产和经营能力,激发其改变贫困命运的内生动力。
四是坚持精准灵活策略。贫困问题有其复杂性和多样性,致贫原因也千差万别。中国的“精准扶贫”方针,针对不同贫困地区和不同贫困人群,对症下药。有的地区,可以根据资源、劳动力情况,发展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等合适的脱贫产业,政府帮助群众找市场、引投资;在一些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政府通过异地扶贫搬迁工程,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妇女等弱势群体及部分少数民族群体中的贫困人口是中国“精准扶贫”重要帮扶对象。据统计,在中国农村脱贫人口中,妇女达4950万人,是脱贫工作的主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08.9万贫困人口也已全部脱贫,该地区的维吾尔族人口在过去8年中增加255万,增长率达25%。
中国外交部也为脱贫攻坚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云南省麻栗坡、金平两县作为中国外交部国际脱贫合作试点地区,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多个国际组织机构的扶持。中国外交部官员前往上述两地挂职工作,为两地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脱贫攻坚成就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不久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函习近平主席,祝贺中国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表示“这一成就为世界作出重要贡献,为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希望,提供了激励。”
中所同为发展中国家,两国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全球减贫事业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中国脱贫发展道路为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主权独立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作为老朋友、新伙伴,中方愿同所加强“南南合作”框架下的减贫合作,加强“一带一路”倡议与所发展战略对接,共同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