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彼得·林奇:每只股票背后都是一家公司,去了解这家公司在干什么

文 / 夏天 来源:亚汇网

   彼得·林奇认为,普通投资者应该忽视股市的起起落落。“如果你在股市暴跌中绝望地卖出股票,那么你的卖出价格往往非常之低。”

  

   全球资本市场似乎正在遭遇“林奇定律”——“林奇升(生)、股市跌”。

  

   当然,今天的市场下跌已经不能“归罪于”彼得·林奇,因为他已经远离市场有22年了。在他活跃于资本市场时,无论熊市还是牛市,他都能很好地驾驭。彼得·林奇在掌管富达麦哲伦基金期间,买卖股票总数超过了15000只。

  

   与彼得·林奇年代美股市场股票数量不足千只情况相比,当下美股市场超过7000只股票、A股市场超过4900只股票,很显然,如今的投资人选择股票的余地明显更大,机会也更多。

  

   忽视股市的短期波动

  

   “林奇升(生)、股市跌”,一直是彼得·林奇的口头禅,应验度极高。比如,在他出生那天(1944年1月19日),股市下跌。在他11岁到高尔夫球场当球童的当天,道指下跌。在他大学四年级去富达基金实习期间,道指下跌了125点。在他1969年加盟富达基金担任证券分析师时,股市直线下跌。在他1977年开始掌舵富达麦哲伦基金后,市场连跌5个月,从899点跌到801点。而就在他1990年5月31日退休之日,道指上涨了4.6点。

  

   如此神奇现象,也许是彼得·林奇按照股市日志复盘的一个结果,但这种偶然性在他投资生涯中却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譬如彼得·林奇在他退休前的一本书中就曾记录了1987年的熊市,那一次下跌就有很明显的“林奇定律”痕迹。

  

   1987年10月16日~20日,华尔街股市出现大崩盘,当时的彼得·林奇正在爱尔兰度假。在听到市场大跌消息后,虽然他陪妻子走完了所有景点并顺道访问了一家公司总部,但此时的他已经完全不知道自己吃过什么海鲜,以及那些海鲜是什么味道。

  

   “尽管还在旅行当中,但心早就飞回了华尔街。”彼得·林奇事后回忆,他返回华尔街后,面对的是巨额赎回以及公司账上仅能应付一般日常赎回的现金头寸。当时,他被三个问题困扰:世界末日来了?经济陷入大萧条?还是仅仅华尔街即将完蛋?

  

   那几天,彼得·林奇一直不停地抛售股票,心如刀割。他所管理的投资人资产萎缩了18%,损失20多亿美元。

  

   为应对“林奇定律”效应,林奇选择彻底忘掉市场的变化。他总结了3点经验教训:一、不要让烦心之事毁掉一个很好的投资组合;二、不要让烦心之事毁掉一次愉快的度假;三、当你的投资组合中现金比重很小时千万不要出国旅游。

  

   他认为,普通投资者更应该忽视股市的起起落落。事实上,尽管富达麦哲伦基金在1987年华尔街股市大崩盘中遭遇了大规模赎回,但100万名基金持有人中只有不到3%的持有人受到市场恐慌的影响,并在股市暴跌的一周中将资金转入货币市场基金。“如果你在股市暴跌中绝望地卖出股票,那么你的卖出价格往往非常之低。”

  

   彼得·林奇认为,投资者在熊市中要有自己的持仓策略,“即使10月19日(1987年)的行情让你对股市的走势感到惊恐不安,你也不必在这一天甚至在第二天把股票抛出,你可以逐步减持你的股票投资组合,从而最终能够获得比那些由于恐慌将股票全部抛出的投资人更高的投资回报,因为从11月份开始股市就稳步上扬,到1988年6月,市场已经反弹了400多点,也就是说涨幅超过了23%。”

  

   清楚了解每家公司在干什么

  

   彼得·林奇非常乐于在寻找好公司上下功夫。他认为,决定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公司的质地,一只翻倍股或几倍股对于一个投资组合来说非常重要。

  

   早在上大二时,彼得·林奇就捕获到他人生中的第一只5倍股——飞虎航空(1988年12月被联邦快速收购)。如果说当时他通过深入研究锁定了这家公司,不如说是幸运之神眷顾了他的努力。因为他之所以关注到这家航空货运公司,是因为他之前看到了一篇关于航空货运行业将如何一飞冲天的文章,进而拿出自己的积攒押注了飞虎航空。这只股票也的确在不到两年时间涨了5倍,但上涨的原因不是民用航空货运大发展,而是战争订单激增导致公司业绩大爆发,进而推动了公司股价暴涨。

  

   成功的投资存在很大的幸存者偏差因素,彼得·林奇自己也说,虽然他首次投资的推导逻辑和事实发展完全不是一回事,但若没有那看似缜密的逻辑推理,他也不会得到幸运的眷顾。他对非专业投资者的建议是“做投资就要独立思考”,必须摒弃掉市场的一切噪音,诸如机构荐股、热门消息、最新投资建议以及知名投资人买了什么等等都不要关注。

  

   “在投资中,专业投资人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聪明,业余投资者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愚笨。”彼得·林奇特别提醒,“他”买什么股票对投资者来说一点借鉴价值都没有,为此还给出三点理由:一、他有可能是错的!(林奇的投资组合中确实有很多赚钱的股票,但也有很多赔钱的股票,所谓的聪明投资者大约在40%的时间里都表现得非常愚蠢);二、即使他的选择是正确的,但他对这些股票的看法会不会突然改变甚至卖出却无人知晓;三、他获取信息的来源并不比一般投资者更多。

  

   “每只股票背后都是一家公司,去了解这家公司在干什么。”彼得·林奇对好股票的“锁定”常常来自身边各种信息的反馈,比如他的夫人从便利店买了新款连裤袜并向他夸赞质量如何好,他就会对这个产品以及背后的公司进行追踪研究。当他从这家公司业务从小变大、利润连连超预期中获得股价上涨的好处时,他只会为自己没有建立更多仓位感到遗憾。

  

   “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投资于你已经熟悉的行业或企业,你能够战胜专家。”彼得·林奇认为,投资者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觉,那么迟早会发现表现出众的优秀公司,而且会比华尔街的投资专家发现得更早。

  

   让人昏昏欲睡的公司里存在好公司

  

   在了解一家公司的基本业务后,再经过分析才会理解其业务和公司特质,进而才能做出投资判断。彼得·林奇表示,一定要在容易理解的业务和公司中寻找好公司,如果把连裤袜公司的股票和通信卫星公司的股票放一起比较,他宁愿买前者。

  

   如果有人说,这家公司连傻子都能管理,那么这家公司就更容易获得林奇的青睐。因为林奇的观点是:任何一家公司(只要持续经营)迟早会迎来一个傻子管理者,而连傻子都能很好经营,更加证明这家公司是完美公司。

  

   容易理解的公司特点还包括其所在行业比较简单易懂,如果一个行业很复杂且竞争激烈,即便公司的管理水平十分杰出,其投资的不确定性依然较高;如果一个行业很简单且竞争格局相对稳定,即便公司默默无名、管理水平非常一般,投资的确定性也要高于前者。

  

   彼得·林奇自己称,最喜欢投资那些让人昏昏欲睡的公司,这里面是存在好公司的。他总结出几点特征:公司名字枯燥、业务枯燥、分拆上市的子公司、机构没持股和分析师不追踪、公司被谣言包围,低增速行业甚至零增长行业、公司有一个利基(特许经营权或类似自然垄断、品牌)、产品重复购买、公司是高技术产品的用户、公司董监高积极增持、公司回购股票等。

  

   除了上述条件,彼得·林奇还提醒投资人在投资中要观察机构投资者态度,譬如前期一度风光无限,之后又被专业投资者打入冷宫的股票是值得跟踪的。

  

   然而若依据林奇的低估值成长策略,同时结合A股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在A股市场,其实只有很少一部分公司符合彼得·林奇提出的业绩持续几年高增长标准,而即便是业绩连续性符合了林奇的要求,若叠加名字令人生厌、低负债、产品高频消费、行业竞争格局清晰、董监高积极回购、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等特征,可发现剔除负债率30%以上的公司后,余下的个股更少了,而问题在于,这余下的公司还大多数是存在重要股东减持、增发而不回购股票等情况,即使能够有留下的,也基本是热门赛道股。

  

   由此来看,投资人在投资中切忌盲目套用投资大师的成功秘籍,而某些知名机构的成功作业也别轻易去抄,盲从的结果只会是刻舟求剑,让自己被深套的概率大增。正如彼得·林奇所说,“做投资就要独立思考”,投资中一定“不要关心林奇先生买了什么!”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