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访问亚汇网香港分站,本站所提供的内容均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法规。

今日QDII基金净值一览(2023年4月5日)

文 / 章天 2023-04-05 14:19:38 来源:亚汇网

   亚汇网实时消息,回顾2022年,在这充满变化的一年中,债券市场在经济复苏预期与证伪的过程中反复震荡,四季度的大幅波动更是让许多低风险偏好投资者感受到了一定冲击,同时固收+产品受累于权益市场的下跌也出现了一定回撤。进入2023年,固收及固收+产品的配置价值又将如何,一线固收大厂天弘基金的最新年报给出了解析。

   经济或温和复苏

   2023年被称作“后疫情时代”元年。天弘基金指出,这一年积极因素较多,是回归正常以后的第一年,并且在政治层面看到频繁的积极政策出台。同时,在经历了2021-2022年经济的回落以后,有望在2023年达到底部等等。但也有一些风险值得重视,如来自于海外的流动性风险、全球政治格局、疫情反复等。

   景气度层面,恢复的时间和幅度,姜晓丽认为还需要观察,但恢复的确定性已经显得很高。所以预期先行,市场已经开始对于基本面中长期的确定性提升给与定价,反应在估值上。接下来需要看到的是数据或者业绩上的兑现,对于兑现,倾向于保持一个理性的预期,这是可追踪难预判的环节。

   总体来看,姜晓丽表示对接下来的市场保持谨慎乐观,乐观在于中长期的清晰度提升,谨慎在于现实与预期之间的差异,在投资组合中尽量将短期的景气度、中期产业趋势和长期确定性的因素通盘考虑,让投资组合具有更好的风险收益特征。

   基金经理尹粒宇也表示在没有疫情的扰动下,2022年各种地产刺激政策的效果都将在2023年显现,这将较大程度推升地产投资,从而拉动经济复苏。不过他也指出,全球贸易环境仍然不太乐观,在欧美通胀高企的情况下,紧缩的货币政策难以快速逆转,欧美总需求将持续下行,从而使得我国出口将在2023年较为明显的成为拖累项。预计2023年经济是一个温和复苏。除了经济复苏不利于债券市场外,对通胀有一定程度的担心。一方面是因为三年疫情使得服务业供给端受创而收缩,另一方面需求开始显著回升,这将在一定程度推升通胀,将密切关注。

   此外,基金经理王昌俊敏锐地指出了2023年市场的主要矛盾:疫情防控思路转变后,经济的恢复的实际和预期之间的错位。他指出一方面是疫情防控转变之初,对于经济恢复的预期走在了前面,另一方面是疫情防控转变之后一段时间,经济恢复的实际能否赶上走在前面的预期的脚步。在这一过程中,经济政策的观察、调整都会是相对复杂和困难的,既不能破坏来之不易的恢复,又不能过度刺激带来后续的通胀和过热,还要在经济恢复不及预期时应对得当。在经济的内生动力恢复到一个正常的、可自我维持的轨道之前,市场或许不会有较为一致的主线和较为清晰明朗的趋势,波动将是较为频繁的,体现经济、预期、政策之间的反复错位。因此他表示2023年在投资上可能是较为艰难的一年,需要边走边看。

   债市配置价值尚可 机会或来自预期差

   2022年,债券市场的绝对收益低,回撤风险大,对投资者的研究预判能力、交易应对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步入2023年,债市依旧充满挑战。

   基金经理彭玮表示,随着2022年四季度债券市场的调整之后,整体的配置价值尚可,但需要保持对配置性仓位的重视,对配置性仓位的调整也需要保持较高的灵活性;同时,由于2023年宏观经济向上的方向概率较高,只是节奏、幅度不确定,更需要加强对宏观经济、货币政策的预判,防止可能出现的如通胀上行、政策刺激力度过大导致的利率中枢进一步上行,而交易机会仍然可能是较少的,需要降低交易性仓位的收益预期。

   基金经理赵鼎龙和彭玮也指出,相比于2022年,2023年从疫情和地产两个方面对宏观经济形成优势,债券整体宏观背景相对于2022年也相对较弱。机会更多或来自于预期差,如经济企稳不及预期等,但在上半年政策落地观察期过程中这种预期差的机会较难出现。另一方面,行为层面在其他资产回暖的过程中,债券也较难成为优势资产,难以出现类似于2022年中短债配置集中的现象。

   基金经理刘洋则更为乐观,他认为从2023年角度,疫情和地产两大经济掣肘都在2022年底得到彻底缓解,而背后隐含的更重要的逻辑是,政府或对经济增长开始重新有所需求,政府在2021年底开始反复提及的重振市场信心,也有望在2023年得到贯彻落实。总体而言,2023年经济回升确定性较高,幅度取决于各类政策配合力度,对应债市收益率中枢将有望抬升,阶段性的债市亏损在所难免,但一旦收益率回升到一定高度,考虑到我国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宏观大背景,届时债市将重新具备吸引力。

   权益市场机会或大于风险 沿修复主线择优布局

   依托对2023年经济复苏预期,基金经理们对于权益市场普遍充满信心。基金经理金梦、王华和任明表示,回顾2022年,受到海外美联储加息超预期、俄乌地缘冲突;国内疫情反复,房地产大幅收缩等风险的影响,权益市场呈现了较大的波动,A股和港股经历了艰难的一年。展望2023年,他们认为上述风险都已大幅释放,未来的机会大概率大于风险。

   表示乐观的还有基金经理杜广,他指出大小盘股票的估值都到了过去10年的偏底部的位置,已经计入了相当程度的悲观预期。而随着疫情防控的放开、地产政策的不断放松,经济有望逐步走出底部。目前权益类资产无论赔率还是胜率角度,都已经比较高。但由于利率可能大概率到了长周期的拐点,转债估值会面临持续的压力,转债的性价比会弱于股票。在偏权益资产的布局上,杜广表示将沿着消费场景再现、经济修复的主线,挑选安全边际充足、质地优秀的标的进行积极的布局。

   具体到板块,基金经理姜晓丽和王昌俊等人表示,基本面的渐进复苏是确定的方向,尤其消费的复苏,以及地产的边际改善都是值得期待的结构性机会。其次,在高端制造业板块,国产替代的产业趋势正在加速形成。另外,美联储加息放缓后,叠加下游需求改善,上游的资源品可能迎来估值和盈利的双击。因此,将在消费、地产后端产业链、高端制造以及上游资源品板块,选择优质公司进行布局,迎接经济复苏的行情。

   转债方面,基金经理表示,大小盘股票的估值都到了过去10年的偏底部的位置,已经计入了相当程度的悲观预期。而随着疫情防控的放开、地产政策的不断放松,经济有望逐步走出底部。但由于利率可能大概率到了长周期的拐点,转债估值会面临持续的压力,转债的性价比会相对弱于股票。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如基金主要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外,还将面临汇率风险、境外证券市场风险等特殊投资风险。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排行榜 日排行 | 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