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晚报讯
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但是随着近几年大量“海归”回国,涌向国内招聘市场,“海归”已不再是稀缺资源的现实,也使之其与国内就业的应届大学生一样,同样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且不再享受“海归”的特殊照顾。
故事:“海归”特权不再 国内外职场门槛都不低
本以为在国外镀金后,回国之后在事业上会顺风顺水,但是董磊的这一算盘,在国内就业的现实面前,显然是打错了。
毕业后前往爱丁堡大学攻读硕士的他,回国后先是在上海、北京一线城市奔波于各大招聘会。但是在大城市机会多的情况下,竞争也很激烈,于是,打算回到长春试试。
本来留学的经历让他对找工作的事信心满满,而现实却和想象中“很不一样”。投出去几份简历,有回音的也就那么一两家,最重要的是,国内用人单位招聘的门槛也不低,更注重有无工作经验,而且给出的薪资也并未显示出他的“海归”优势。
“留学一年花费约50多万人民币”,董磊表示,“本以为可能会比国内毕业生多拿一倍左右的月薪,但事实上薪金水平基本没有太大的差异。”
面对这样的现实,他开始怀疑自己当初选择出国的决定……
现状:“海归”找到工作的平均时间为3.6个月
事实上,发生在董磊身上的就业现实,折射的是整个国内留学生就业的现状。
“留学生回国求职中,找到现在工作的平均时间为3.6个月。个案访问显示,绝大多数留学生在1个月内获得面试机会。”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说,可以说在就业时间上,“海归”与国内毕业生并没有什么差距,在面试机会上,“海归”面对外企或者一些对语言有要求的行业时,相比而言会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相比工作经验,实践能力,招聘企业当下招聘时最关心的问题,很多“海归”并没有优势。
而在受访的2000名留学生中在海外有实习经历的53.9%,在海外有过工作经历为40%。所以,即使有着“海归”的光环,但被拒之门外的情况也仍屡见不鲜。
于是,“海归”在现实的就业中也逐渐放低身段,很多人选择退而求其次。冯丽娟介绍,在国内找工作的留学生中,表示“找不到喜欢”的占到62.7%,嫌弃薪水低不愿屈就的占12.5%。
受访的很多留学生也表示,国内职业机会的竞争激烈超出他们在国外的预计,仅从学历和专业角度,他们在求职中并不突出。
市场反应:就业现实令出国热降温
这样的就业现实,让很多“海归”出国能使人生“另辟蹊径”的想法有些颠覆。这也使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度,我国赴海外留学人数的增长率发生了“戏剧性下降”,表明未来教育“出国热”可能出现降温迹象,同时境外学校参与留学生源的教育竞争也将更为激烈。
而来自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权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出国留学人数2005年后每年增量一直呈现较大升势—2005年净增3900人,2012年达到5.99万人;直到去年,全国留学人员只比上一年增加1.43万人,一下子回到了七年前的水平。
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说,今天的海外留学越来越像是一种无奈选择,换言之是一条没有出路的出路。虽然出国留学的人数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有不少人愿意留学,这其中不乏从中获益的机构为利益误导所致。而调查发现,国内很多人的留学办理,80%是通过机构完成。
对此,吉林大学经济学教授丁志国表示,不理性的出国热让许多能力不突出者试图通过留学提高身价,但知识技能掌握不充分的留学生即便有海外学历,从当下的就业形势看,还是会被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淘汰。
观点:从“投资回报率”看 海外留学不见得“合算”
调查数据显示:八成海外留学的成本(学费+生活费)年均30—50万元,多数国家对商科、文科的设置的奖学金较少。参加此次调查的留学生中,过半数人在海外留学的时间在3年以内,总费用在100万—150万元之间,有3.1%的人称留学花费超过300万元。
留学对任何家庭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回国后就业没有特权的情况下,如此高昂的投资,是不是值得呢?
拥有美国MIT学士学位和伯克利大学硕士学位的前程无忧COO简思怀接受采访表示,如果引用财务概念,从“投资回报率”及“性价比”来看的话,到海外留学不见得是个“合算”的决定。在没有可证明的工作能力、态度和工作成就前,有海外留学经验在找工作的时间上或收入上并没有明显优势,现实是当下没有企业会为学历和留学经历用人和留人。但是留学生们在海外努力学习获得知识、眼界和独立能力将随着工作的深入,将逐步在工作业绩上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