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布背景
近年来,美海军持续调整战略方向和发展重点。2016年,时任美海军作战部长约翰·理查德森发布1.0版《维持海上优势的设计》规划,明确以中、俄为战略对手和作战对象;2017年发布《未来海军》白皮书,正式将海军战略从“由海向陆”调整为“回归制海”;为落实《未来海军》白皮书,并支撑特朗普政府将战略重心转向大国竞争,2018年对《维持海上优势的设计》进行适应性调整,发布2.0版。
图片
2020年底,美国海军部发布由现任海军作战部长、海军陆战队司令、海岸警卫队司令联合签发的“海上三军”战略性文件《海上优势:以一体化全域海上军事力量制胜》。为推进该战略在海军层面的落地,海军作战部长随后发布《海军作战部长指导计划》。《计划》将替代2.0版《维持海上优势的设计》,进一步明确海军应对大国竞争的策略,调整优化军力建设、运用的思路和重点。
二、内容要点
(一)安全环境
《计划》认为,中、俄海上力量的快速发展,将对美国维持海上优势构成重大挑战。两国正在打破长期以来“自由、开放”的海上秩序,严重威胁美国及盟友的海上利益。中国正积极建设可与美国匹敌的海军,已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舰队,继续推进现代化和全球部署,从水下、太空、信息等领域全方位挑战美国及其盟友,成为美海军最紧迫的长期战略威胁。俄罗斯海军正在扩大其全球行动,进一步靠近美国本土;推进战略核力量及常规力量现代化;持续实施网络攻击等。
(二)应对大国竞争的策略
图片
《计划》寻求以海上控制和力量投送为核心使命,构建一支规模更大、杀伤力更强、战备水平更高的未来舰队,以维持海上优势。对此,《计划》强调通过灵活的前沿部署态势来保卫美国及盟友,提出打造“一体化全域海上军事力量”,利用新能力和新方式进行竞争和战斗。
——构建“一体化全域海上军事力量”。加快推进与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整合,构建“一体化全域海上军事力量”。核心是,整合“海上三军”的规模、能力、权限、使命任务等,形成优势互补、能力倍增,打造超越传统海军、更具对抗性和杀伤力的新海上军事力量。
——强化海上控制和力量投送能力。海上控制的范围将扩展至太空、网络、电磁频谱等作战域,美海军将提升与其他军兵种联合实施全域海上控制的能力。同时,持续强化力量投送能力,遏制侵略并以较低代价化解危机,具体包括从水下、水面、空中发射大量常规武器,利用信息战、网络战和特种作战等力量,为美国及盟友提供可靠保障。
——加强新兴技术在海战中的运用。推动舰队现代化,利用新兴技术维持海上优势:一是部署广域分布/持久运行的传感器、先进作战网络、远程高速武器等,使作战资源更加分散;二是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辅助决策,实现决策优势;三是加快推进无人系统在争议海域的部署,以低成本、有效的方式与对手竞争并取胜。
——明确不同烈度竞争的用兵思路。一是“平时竞争”时,持续开展全球自由航行和飞行活动,遏制对手过度、非法的海权主张;持续开展海上监视,扩大信息和决策优势,揭露和对抗对手恶意行为。二是“出现危机”时,提高并维持战斗力,持续动态部署作战力量,阻止对手获取更多海上利益。三是“发生战争”时,与各军兵种及盟友联合,实施“分布式海上作战”“对抗环境中的近海作战”“远征前进基地作战”等作战概念,通过海上平台分散部署、海上力量全域机动为对手制造决策困境,利用大规模网络化武器实施饱和打击,限制或摧毁对手舰队及岸上防御系统等,实现海上控制和力量投送。
(三)未来发展重点
图片
为提供制胜所需的全域海上军事力量,美海军将以加强战备、提升能力、扩大规模、加强人员训练为重点,持续强化海上控制和力量投送能力,推动先进作战网络、无人系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平衡未来舰队的部署需求并保持可持续的前沿态势。
1. 加强战备
目标是打造战备水平更高的舰队,建立人员充足、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海军,在平时竞争、出现危机、发生战争时取胜。包括:确保按时完成装备维护,整修关键基础设施,加强全域协同作战,与盟友演习演练以提升联合实力。
——增强平台维护能力。2030年的舰队将有70%由当前的现役力量构成,维持现役平台对于满足未来需求至关重要。将通过优化可用性维护规划、改进维护策略等,提升舰艇、潜艇和飞机维护的按期交付能力;推广数据驱动的“从性能到项目”(P2P)方法,提高部队战备水平。
——优先投资关键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海军造船厂、干船坞、维修设施和航空站等,确保满足未来几年舰艇、潜艇和飞机的建造与维护需求;投资全球基地和站点网络等舰队后勤保障设施。
——研究对手并隐藏实力。加强对竞争对手作战能力和用兵思路的研究,把握对手的决策周期并采取应对行动;通过演习、实验和训练深入理解如何挫败对手;谨慎规划演习和行动,防止因关键信息泄露而被对手掌握弱点。
——加强全域作战设计与演习。针对未来与均势对手的作战,建设全域舰队,充分集成信息战、太空、网络领域和特种力量,推进与其他军兵种、联合部队及盟友的协同作战;开展兵棋推演和演习演练,完善作战概念和相关能力。
图片
2. 提升全域软硬杀伤能力
目标是打造杀伤力更强、联通性更好的舰队,建立可在所有作战域协同实施软硬杀伤的海军。包括:本世纪20年代中期部署“海军作战体系架构”(NOA),部署反C5ISRT(指挥/控制/通信/计算/网络/情报/监视/侦察/目指)能力、远程高速武器、可对抗反舰巡航导弹的定向能武器等。
——提升信息系统抗毁性与可靠性。争夺海上控制权的战斗将扩展至信息、太空、电磁频谱等领域。对此,将发展由持久传感器、指控节点、平台、武器等构成的弹性网络,提高C5ISRT体系架构弹性,比对手更快闭合杀伤链,在系统被干扰时仍能有效作战;同时部署水下、海底、网络武器等软杀伤手段,令对手丧失战斗力,在战斗开始前制胜。
——发展更多种类和数量的攻防武器。在争夺争议海域的战斗中,具有更大射程、速度、机动性、数量规模等特征的分布式武器至关重要。对此,将研制并部署更多种类和数量的先进导弹、鱼雷、水雷、网络武器、电磁武器等,对不同作战域的目标实施软硬杀伤;改造现有平台并研制新平台,搭载高超声速武器等远程高速武器;发展可在对手防区内执行任务的固定/机动式传感器、潜艇、无人系统等;部署大功率定向能武器和电子战系统,降低弹药储备对舰队防御能力的影响,提高舰队抗饱和攻击能力。
——发展“海军作战体系架构”。“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要求海军平台、武器、传感器等通过“海军作战体系架构”连接,并与“联合全域指挥控制”(JADC2)系统集成。该架构包括网络、数据、分析工具及基础设备,将有效利用现代数字和信息技术,使分散部署的海上部队互联互通,为联合部队提供决策优势。作为高优先级项目之一,美海军将通过“特遣部队制胜”(Task Force Overmatch)计划整合资源和专业知识,力争十年内部署“海军作战体系架构”。
——推进分布式海上后勤力量建设。提升支撑“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的后勤保障能力,建立可在高威胁区域随时行动的后勤网,以低成本、有效的方式支撑作战,具体包括保护、维持后勤信息系统及现代化改造,扩大战略海运规模,调整商船用途等。
——通过作战概念催生新能力。创新作战概念,使现有作战能力满足新的作战需求,成立“新型任务部队”,推动作战中心和实验室先进思想的融合。
图片
3. 扩大规模,强化海上合作
目标是建立规模更大、有人与无人平台协作的混合舰队,满足海军水面、水下、空中作战的需求。包括:持续推进潜艇采办,将无人系统融入舰队,为“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提供充足平台。
——扩大有人-无人协作的混合舰队规模。一是注重利用水下优势实施海上控制和海上拒止,将“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采办作为首要任务按期推进;持续建造“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开展后续型号研制,扩大水下战优势,压缩对手作战空间。二是发展“星座”级护卫舰等中型水面作战舰艇,在平时竞争及未来高端战争中实施分布式作战。三是大力发展水面、水下和空中无人平台,2030年前成熟运用,提升情监侦能力,为分布式海上部队提供额外的精确打击火力和补给手段。
——加强“海上三军”内部及盟友间的合作。加强与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配合:海军陆战队通过远征前进基地提供海上攻防火力和情监侦能力,海岸警卫队提供必要的执法和安保能力;继续加强与盟友合作,共同遏制或应对高端战争。
4. 加强人员训练
图片
目标是建立可在作战思维和行动上超越任何对手的强大海军部队。包括:持续开展训练和学习,培养契合美国核心价值观的作战文化。
——加强作战文化建设。在整个舰队培养“卓越文化”“任务指挥文化”,消除偏见,尊重个人尊严和价值。
——推广数字化训练手段。持续发展“岗前培训”系统(RRL)和“实体-虚拟-构造仿真”(LVC)训练系统,使海军能在安全、可控的条件下掌握高端战术。RRL利用敏捷、多途径方法及时提供各种培训,确保作战人员掌握舰上作战所需知识;LVC利用先进计算能力和网络技术将实际训练与仿真训练融合,以提高训练效能。